一直以來,人們不斷探尋科學的礦井水處理與利用方法。隨著水處理技術的創新和發展,將礦井水轉化為優質的天然飲用水已成為現實。煤礦輔業總公司就是此項技術的先行者,他們緊跟科技創新步伐,積極引進應用新技術、新材料、新工藝,對礦井水進行綜合利用,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。
為了從源頭上控制煤炭開采對水資源帶來的破壞和污染,該公司解放思想、變革求新,采用“輪序改造+同步建設”的工作思路,在現有的礦井水處理系統正常運行的情況下,對高效澄清池、多介質濾池進行工藝“再改造”,自動化控制系統“再升級”,通過技術的改造升級,提高處理能力,實現井下疏干水綜合利用。
如今,已有3座礦井水處理廠,日處理礦井水設計能力達到75000立方米。雙陽和新安水廠通過對礦井水凈化處理,使其達到生產用水標準,主要供給雙陽、新安礦區及國電雙鴨山發電廠作為生產用水,剩余的水均達標排放。
“通過疏干水綜合利用項目的建設,我們實現了煤礦廢水零排放,破解了統籌發展和保護的難題,同時也推動了水資源的節約和高效利用。”該公司負責人介紹說。
在碳達峰與碳中和的綠色發展背景下,公司積極利用科技創新,調整產業結構,投資143.40萬元在東保衛礦區建設飲用水廠。2022年4月,飲用水廠正式生產,以東保衛礦井下疏干水作為原材料,采用“預處理+雙級反滲透系統+后處理”工藝,執行Q/SLS0001S-2022標準,生產350毫升、550毫升瓶裝水和5加侖桶裝飲用水。整套水處理系統采用PLC控制,具有24小時全自動功能。
走進煤礦輔業總公司東保衛瓶裝水廠,一系列設備與工藝令人眼前一亮,整潔有序的車間和先進的制水設備相得益彰?,F代化生產設備有序運轉,一瓶瓶天然飲用水在生產線上快速穿梭。很難想象,從礦井中抽取出的疏干水經過層層過濾處理竟變成了飲用水。
先進的自動化生產線每小時能夠生產瓶裝飲用水3000瓶、桶裝飲用水90桶。生產的飲用水先期供給雙礦公司內部市場,未來逐步開拓外部市場,持續打造“龍雙”品牌,為企業創收增效。